作者:洞見RDJ
人生在世,各有各的活法,各有各的標準。
在《奇葩說》里看到一句頗有意思的話:
&ldquo問渠那得清如許,渠說管好你自己。&rdquo
話糙理不糙。
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,我們不能按自己的想法去度量他人的人生。
人這一生頂級的自律,是不說閑話、不管閑事、不惹閑人。
01
不說閑話
埃及流傳著一句諺語:&ldquo向空中吐唾沫,最終會落在你自己身上。&rdquo
有時候,在別人背后搬弄是非,無異于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。
馬未都先生曾講過一個《史記》里記載的故事。
楚漢相爭,項羽進入關中后,自封為西楚霸王。
盡管已經成為各路諸侯的領袖,但項羽還是想回到自己的家鄉發展,打算離開關中。
當時有個說客反對項羽的做法,建議他留在關中,這里土地肥沃,容易守,好發展。
項羽卻不以為然,回了一句&ldquo富貴不歸鄉,猶如錦衣夜行。&rdquo
也就是說,我如今成就的這番事業,要是不回江東讓父老鄉親看看,就好像穿著錦衣華服在黑夜里走,那不是沒人看得到嗎?
說客聽了,打心眼兒里瞧不起項羽。
還在背地里跟人吐槽,這楚國人都是戴了帽子的猴子,稍微得到些好處就嘚瑟,項王就是這副德行,土鱉一個。
這話很快傳到了項羽的耳朵里,項羽怒火中燒,命令手下把這人給油炸了。
末了,馬未都先生不禁感慨:&ldquo這人吶,千萬別輕易在背后說人閑話。&rdquo
天下沒有不透風的墻,你說過的每個字,都可能傳到別人的耳朵里。
過了一時的嘴癮,也出賣了自己的人品。
想起青年作家蔣方舟經歷過的一件事。
有一年,魯迅文學獎的評選結果引發爭議。
一名記者打電話給蔣方舟,想讓她以雜志社副主編的身份,評價一下其中一位獲獎者的作品。
蔣方舟婉言拒絕,說還沒讀過對方的作品,無法評價。
記者不依不饒,馬上念了一首獲獎的詩歌,追問看法。
蔣方舟無奈回應:&ldquo僅憑一首詩,我真的不知道該怎么看。&rdquo
心理學家卡耐基曾說:
&ldquo我們一天的禍福悲歡,往往取決于我們的言語和交往。&rdquo
聰明的人,寧愿什么都不說,也不會在人后論是非、道長短。
不說閑話,是對他人的尊重,也是對自己的保護。
 
02
不管閑事
很多人都聽過一句話:&ldquo世間不過兩件事,關你什么事和關我什么事。&rdquo
然而,說起來容易,做起來難。
有些人,硬要將自己對于幸福的理解,強加到別人的生活中。
前陣子,在豆瓣上看了一位博主講述的故事,記憶尤深。
博主的母親因一場意外去世,她和姐姐都沉浸在悲痛中。
辦完喪事后不久,鄰居阿姨就出主意:&ldquo你們爸爸呀,得有個伴兒,你們倆姐妹可別不同意。&rdquo
她和姐姐都還在難過中,沒有心情回話。
沒幾天,樓下的大叔也摻一腳,打算撮合博主的父親面包和隔壁街的寡婦。
父親婉拒,表示等倆閨女成家后再考慮這事。
姐妹倆也不想理會,忍了下來。
不料,鄰居們還是偷偷給父親張羅續弦的事情。
甚至攛掇父親瞞著倆閨女,先去把結婚證領了。
博主打聽到鄰居介紹的那位對象,風評并不好。
于是向鄰居表示感謝,委婉的告訴他們不要再管這件事了。
然而,鄰居仍然賣力的撮合,還怪博主不懂事。
博主終于忍不住回懟:&ldquo我就不明白了,你們幾個外人,為什么非要來摻和我們家的事呢?&rdquo
最后把鄰居請出了自己家。
顯而易見,鄰居兩頭不落好,得了這邊的怨,在女方那邊也不好交代。
最后,博主說:&ldquo管不好自己事情的人,才更愿意去管別人的事。&rdquo
總是在他人生活里找存在感的人,往往令人避之不及。
特別贊同《德魯德疑案》里的一個說法:最好的禮貌,是不要多管閑事。
我看過這么一個段子:
有一個孩子在吃巧克力,有個大人對他說:&ldquo巧克力吃了會蛀牙,小孩子不要吃了。&rdquo
孩子問他:&ldquo我們村口的王爺爺活到109歲,你知道為什么嗎?&rdquo
大人很疑惑:&ldquo為什么?難道因為這巧克力?&rdquo
孩子說:&ldquo因為他從不多管閑事。&rdquo
人生在世,各有各的活法,各有各的標準。
如果別人需要你的幫助,等對方開口,你再出手也來得及。
如若別人沒開口,那就不便插手,否則只會吃力不討好。
 
03
不惹閑人
曾經有人問雕塑大師羅丹:&ldquo什么是藝術?&rdquo
羅丹給出的答案是:&ldquo減去多余的部分。&rdquo
生活中,對我們來說無所謂的那些人,何嘗不是多余的部分呢?
一位自媒體作者分享過一段經歷。
有一天,她毅然辭去了某個電視臺的主播工作,放棄了鐵飯碗,加入了自媒體的陣營。
那陣子,無論關系熟與不熟,好些人都在質疑她的決定。
面對負面的評價和異樣的目光,她試著解釋,希望得到理解。
仔細解釋過后,換來的聲音有兩種。
一種是,&ldquo你怎么這么沖動&rdquo、&ldquo你真是太傻了&rdquo等諸如此類的回復。
另一種是,尊重與支持她的選擇,祝福她在新的道路上乘風破浪。
這時候她才發現,第一種聲音大多數都是泛泛之交,而他們對自己來說并不重要。
后來,她去別的城市散心。
發了一條關于當地的朋友圈,沒一會兒就收到了不少留言和點贊。
其中一條留言是這么寫的:&ldquo整天見你四處逛四處玩,有錢人的生活真好。&rdquo
她看到后沒回什么,只是默默地把對方屏蔽了。
此時的她已然懂得,不和無所謂的人糾纏,是放過自己最好的方式。
《甄嬛傳》里金句無數,最喜歡的是甄嬛對四阿哥說的那句:
&ldquo記著,任何時候都不要為不值得的人,不值得的事,費時間費心力。&rdquo
的確,人生短暫,沒必要把時間浪費在無關緊要的人身上。
關心對自己來說重要的人,做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,才是當下最要緊的事。
▽
知乎上有個熱門問題:一個人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?
有個回答一針見血:學會專注自己的人生。
而擁有這種能力的人,都會明白:
不說閑話,不管閑事,不惹閑人,就能減少生活中80%的煩惱。